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历史军事 > 1635改变世界 > 第38章 老兵的新生活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崇祯九年冬。

陆通与李达两人是最后两个离开军营的人,他们背着燧发步枪穿着已经拔掉了军衔和标识的军服结伴走出了军营大门,在长官的礼送之下两人踏上了军营外的未知生活。

一路走到了定海县大街马路上,两人互视一眼都是一脸迷茫不知道该干点啥。

路边的巡警盯着这两个背着步枪的退役老兵一脸警惕,溗泗军规定退役士兵在退役时可以支付少量补偿金带走自己服役期间装备的轻武器,几乎全部的士兵的都选择了带走跟随自己多年的武器装备,并且退役士兵在退役的那一刻开始就自动拥有预备役士兵身份,可以不经申请就获得持枪证。

退役开始之后一个月内就接连出现了多场退役军人打架斗殴事件,最恶劣的一次甚至有退役军人在闹市鸣枪吓人,搞得定海县警局鸡飞狗跳,局里面关了不少的退役士兵,最后都被军方给保释出去了。

陆通与李达两人看着周围畏惧自己的目光,还有对自己虎视眈眈的巡警,陆通说了句:“小李,咱们还是先找个落脚的地方,把枪放好,换身衣服再想其它吧,背着枪穿着这一身衣服,啥都干不了,只能被黑皮盯着!”

黑皮是外界对于定海警察的戏称,因为他们常年穿着一身黑色制服,戴着圆顶大盖帽。

李达听完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陆通与李达两个人原来都是苏州军户,因为不同的原因流落海外在溗泗岛落草为寇,后来溗泗军成立两人也是在一块互相扶持,陆通年纪稍长今年足足已经四十七岁了,这次退役他是第一批接到命令的,因为他的年龄实在是太大了,而且文化水平一直偏低,只能退役。

而李达则是年轻人,才二十二岁,原本他的服役年限还有半年的,可见到自己的老乡陆通退役走人了,李达也申请提前退役跟着老陆一块走,两人说是战友同乡关系,其实更加像父子关系,陆通早就把李达看成自己的亲儿子对待了,两人都是举目无亲,就这么相互扶持走到了一块,甚至陆通见到李达跟自己一块走之后,他直接就把自己的退役金和股票凭证全都交给了李达保管。

两人都是以上等兵军衔退役的,算退役金的时候,军方把他们之前在溗泗岛海寇中混迹的事间也算进了服役时间,两人各自领了一百二十两和一百一十五两银子的退役金退役。

找了一家新成立的牙行,在牙行介绍人的帮助,陆通和李达找到了一处靠近海边毗邻舟山港口的房子,两人都很满意这幢刚盖起来的水泥砖房,比木房子结实多了,而且还不容易着火,房子足足两层五米多高,靠近港口水泥大道,最近似乎有一条规划中的水泥路会从房子门口前经过。

类似的房子还有还有一大片,这片子都是本地一位士绅盖起来的,因为农业用地征税太贵了,他手里头足足有上千亩土地,累进税每年需要缴纳数百两银子,所以他就想办法盖厂房开工厂盖楼房把土地改成工业地和居住地,这样税收就少多了。

将军府在定海县本土实行的土地税制根本政策就是抑制耕地兼并,除非你把土地用作工业以及城市化,否则农业用地就收税收死你,当然今后在海外开拓,将军府肯定会鼓励大户多兼并土地搞农场的,只是人多地少的本土是绝对不允许这么干的。

这位士绅建了这么多房子之后原本是想分给自己的儿孙的,可后来自己为了避税建的那家面粉厂竟然莫名其妙接到了军方订单开始挣钱了,于是乎那位士绅就开始走上了工业扩产的不归路,把房子开始出租赚钱来支持工厂运转了。

陆通和李达两人看了房子之后感觉很满意,立刻就想把房子租下来,李达这个年轻小伙迫切想要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军营里面睡大通铺早就不耐烦了,天天听战友的呼噜声。

牙人翻开册子一看,说出了租金每月二两的价钱,这个价钱可不便宜,听得陆通直皱眉头,立马制止了想要一口答应的李达,年轻人跃跃欲试大手大脚花钱,可陆通这个中年人就不同,他稳重多了。

陆通直说租金太贵了,自己当兵的时候一个月才七两银子的收入,一套房子一个月就二两银子,二两银子放在江南都可以买三分地了,太离谱了。

牙人一看两人就知道是退役士兵一直待在军营里面搞不清楚外面的变化,如今港口这片区域不说是寸土寸金,那也是奇货可居,伴随着朝鲜航线的开辟,舟山港口的进出口货物量剧增,港口也一天一个样子越来越繁华,繁华的地方自然土地和房产也是增值的,更何况这里还靠近港口大道将来还有修通水泥路的规划,自然就贵了。

牙人一通解释之下,李达的眼睛更亮了,陆通虽然还是皱眉考虑,但心里已经有一些被打动了,尝试性的问道如果不租直接买下来需要多少钱?

牙人听完更高兴了,一下子租房的小生意变成了买房子的大买卖,他的抽成直接暴涨,直接说道,原本这房子李老爷是不想卖的,可最近李老爷家买了几艘船搞起了海贸生意,缺钱所以还可以谈谈,但价钱不会低于五百两。

陆通表示可以谈谈,但需要当面商议。

李达听完顿时愣了,他自幼贫困潦倒,小时候更是差点饿死,后来落草为寇一直到参加溗泗军才过了两年好日子,可即使如今他退役领了股票和退役金成了富翁也没想过自己能够买房子,这样的念头实在是突破了他的世界观。

陆通则不同,他是老江湖了,到现在足足四十七岁的高龄,这年头四十七岁的人就可以说是黄土埋到脖子了,说不定哪天就害了急病走了,一辈子到头他能够遇到李达这么一个像儿子一般的伙伴已经很幸运了,在生命的最后他更希望能够拥有一个家,而买一套房子和李达成个家就再好不过了,往后让李达给自己送终养老,自己的钱就都留给他了。

很快在牙人的接洽之下,陆通李达在下午就和房主人的师爷见面了,如今定海县的富人最热衷的就是多招几个师爷撑撑排场,当然也有实际作用,伴随着定海县经济生活的繁荣,经济事务的复杂程度也跟上来了,光靠老板算账已经不行了,必须得聘请专业的经理人来打理生意上的琐事,而绍兴师爷就成了热门人选。

定海县的富人们不断花费重金高薪聘请大陆师爷来帮自己打理生意,搞得如今宁波府都见不着几个绍兴师爷,连知府大人的幕僚都被挖走了好几个。

师爷到了之后立刻就三下五除二商量好了价钱,最后以四百五十两银子的价格成交,到了将军府机构完成了手续交接拿到了房契之后,陆通又支付了五十两银子的印花税和交易税,作为优惠的代价就是由他这个买方来支付税费。

房契上面写了陆通与李达两个人名字,这套房子花光了陆通所有的军饷积蓄和退役金,是他一个人出资买下来的,但他还是把李达的名字一块写了上去了。

有了房子之后,两人就安置好了随身武器,换了一身衣服去街上采买家具和家居用品,路上走饿了,两人也直接去下馆子,一口气点了四个硬菜和一壶好酒。

饭桌上李达问出了疑惑,纳闷陆通自己出钱买的房子为什么房契还要多加他的一个名字?

陆通笑了笑,直言道他早就把李达当儿子看待了,自己这把年纪都已经四十七岁了,早年间挨饿受苦,后来浪迹海岛,如今一身病痛,估计也没几年好活了,拿着退役金和股票这么大一笔钱根本就用不完,将来总不能带进棺材里陪葬吧?

到现在他最大的念头就是有个家,最好能够看到李达娶妻生子,然后有人给自己养老送终,将来走了逢年过夜有个人给自己烧纸就行了,自己走了之后留下的东西全都归李达了。

李达听完无语沉默,不知道在想着什么。

只是当天下午,李达一个人跑到了警局备案把自己的名册上的名字改成了陆达,又去了将军府民政部把自己的档案也申请改掉了,关系栏加了一个父亲也就是陆通的名字。

到晚上的时候,新改名的陆达老老实实的在新家里给陆通磕头,认下了这个父亲。

陆通老泪纵横,一生漂泊无依无靠,临了终究还是有了一个儿子,也不枉自己多年来照顾李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