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历史军事 > 回到大明闹饥荒,我有无限物资 > 第41章 地主老财的悠哉生活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1章 地主老财的悠哉生活

连着十来天,村民们都是在工钱的刺激下,卷了起来。

天天半夜三更就爬起来偷偷干活,还不敢弄出太大动静。

不然姑爷会骂人。

秋香每次看到少爷叉着腰,骂他们贱骨头,累不死的牛,都会捂着嘴偷笑。

哪里有主家不让干活的道理。

其他主家恨不得,让工人们都不用睡觉,天天都在干活,

只要看见休息一会,那皮鞭子就抽过来了。

那里会像少爷一样,想方设法的让他们休息,工钱还照发。

还特地立下规矩,吃完饭一定要休息一个小时,才可以干活,不然不给工钱。

太阳最大的时候,要休息两个钟头,不然扣工资。

遵守纪律的村民,还多给了十文钱。

逼得村民们不得不休息。

现在每个村民,一天都能拿到三十文钱了,她们这些丫鬟,一天五十文钱。

春香和夏香,每天晚上都要数好几遍工钱,每次数完,都要激动老半天。

少爷建了两座院子。

一座给来福管家,还有小七小八住。

一座是她们三个丫鬟的。

每次想到自己有一个单独的大房间,秋香都想哭。

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有自己的东西。

房间被她收拾的干干净净,还有两床被褥,和几件新衣服。

虽然比不过郭家的大宅院,但是她已经很满足了。

在这里不用挨打,不用挨饿,不用担惊受怕。

每个人都是善良和气,夫人更是像菩萨一样。

这种生活,秋香以前做梦都不敢想。

在秋香眼里,这是幸福的生活。

在李长安眼里,这生活有点乏味了。

每天都是吃了睡,睡了吃。

无聊的他,每天带着自家徒弟去山里打猎。

每天起床,就是骑着家里那头大黄牛,带着苏晓,和熊二他们进山。

顺带磨练一下枪法。

山里不好走,到处都是杂草和树丛。

不过李长安倒是不介意。

召唤帝皇铠甲,拿着极光剑,哪里过不去,就往哪里给上一剑。

遇到有石头挡路,就用肩膀上的虎头炮,轰它一炮。

什么石头啊,河流啊,荆棘啊。

一炮下去,众生平等。

经过这几天的熟悉,李长安也渐渐的熟悉了帝皇铠甲。

不会出现用力过猛的情况。

刚开始那几天,基本上没有什么猎物。

不是苏晓的枪法太差,没打到。

就是李长安的虎头炮太猛,一炮下去,直接火化。

骨灰都没了。

这几天才开始慢慢有了猎物。

李长安没有存东西的习惯,每天打到的东西,都是当天处理,第二天就吃完。

三十来个村民,基本上再多的肉,也消耗的完。

不存在什么浪费。

幼楚一家爱吃肥肉,李长安爱喝骨头汤和瘦肉。

刚好互补,完美的一批。

村民们也很满足现在的生活。

时不时的开个荤,每天还能领到实打实的铜钱。

干的活又轻松,天天就是建房子。

而且建房子最主要的木头,不用去砍。

姑爷直接给现成的。

这几天可能是系统知道,自己要建房子。

签到的奖励,多出了木头,钉子,还有锯子和锄头。

这几样现在是人手好几把。

平整地面,河边挖黄泥都用得上。

速度快了许多。

李长安决定,村里面的破茅屋全部拆掉,换成整齐的土坯房。

村民们干活更努力了。

这是拿着姑爷的钱,给自己做房子啊。

哪有这种好事。

姑爷爱骂就骂吧。

拿了姑爷这么多好处,骂两句怎么了。

怎么了!

而城溪村热火朝天,搞村里大开发的时候。

岭南王府则是一片紧张。

王妃沉着脸,看着前来汇报的亲兵。

“你是说,王爷和钦差大人被围了?”

士兵一身的血污,身上杀气腾腾,跪在地上回答:“回禀王妃殿下,王爷在嘉阳关迎接钦差大人,没想到突然出现辽人刺客。

王爷身边的护卫,没反应过来,钦差大人被刺伤,现在昏迷不醒,嘉阳关的粮库,也被贼人烧的一干二净。

镇海关守城将军,早就投了辽人。

偷偷藏了六万辽兵在城里,等到刺客动手。

一路直逼嘉阳关,把王爷和钦差大人,围在了那里。

辽狗还散布谣言,说王爷谋杀钦差,已经投了他们。

其他边境,也各有辽国大军压境,不敢分兵救援。

请王妃殿下定夺。”

孟星云听到这话,忍不住拍案而起。

“娘,辽人欺人太甚,我们集齐兵马,过去救爹吧。”

王妃没有说话,而是挥手让人,把亲兵带下去。

“云儿,不是这样的。”

王妃闭着眼睛,苦涩的说道。

“我岭南号称三十万大军,其实真正的家底,那里有三十万。

这些年朝廷的粮饷,是越给越少,边关的士兵逃的逃,跑的跑。

这些年下来,三十万大军早就成空架子了。

岭南边境六座城,满打满算,也才十万人马。

后方只有五万铁骑,还有辅兵,民夫,共五万人左右。

你爹那边带走了三万兵马,城里面能打能战的,只有两万大风骑。

其他的辅兵和民夫,上了战场,跟送死没什么区别。”

孟星云听到这话,忍不住开口问道:“怎么会这样?那从边境抽兵救爹,再向朝廷求援。”

王妃苦笑的看着自家儿子,只觉得这些年把他保护的太好了:“朝廷视我岭南如蛮夷,这些年来,除了流放的犯人会往这里送以外,朝堂上那个大人会真的当我岭南是大明的一份子。

当年你孟家老祖宗,之所以投了大明。

还不是因为岭南地广人稀,根本不适合耕种,哪有粮食能养活这么多人。

所以投降大明。

帮大明镇守边关,然后换一些救济。

现在大明自己都自身难保,哪里有粮食救济我们。

至于救你爹,只怕是要等岭南的家底拼光了,你爹死在嘉阳关,朝廷才会派兵过来,接管岭南。”

孟星云瘫坐在椅子上,他一直以为老爹天天笑呵呵的,什么事都是难不住他。

现在才明白,孟家早就是山河日下,只不过是在苦苦维持表面的风光而已。

王妃闭着眼睛,思考了许久。

孟星云心烦意乱,忍不住开口说道:“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难不成就看着爹死在嘉阳关不成?”

王妃猛地睁开眼,盯着孟星云说道:“云儿,你拿着兵符,去大风营调取三千骑兵,带上一万辅兵,备齐粮草,去嘉阳关救你爹。”

孟星云听到这话,站起身来,喏了一声。

王妃接着说道:“记住,不要直接去嘉阳关,先去岭南城西边,逛上一圈,然后绕路去救你爹。”

“为什么?”

王妃深吸一口气:“娘自有妙计,你去便是了,对了,最好带上王公公一行人。”

孟星云听的云里雾里,不明白娘到底有什么后手。

不过看到娘闭着眼睛不说话,他也就退了下去。

等他走后,王妃对着身后说道:“甲,吩咐孟河过来,我有事交代他。”

等身后那道气息离去,王妃才看着远处,喃喃自语道。

“云儿,我孟家能不能过了这关,就看你和李先生的缘分,到底深不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