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我停顿一下,“对了,你带我去哪里?”

“再往东一点,有个市场,有个店做烧鸡公很好吃,请你吃。”他笑着说。

“我听过烧鸡公,不是说吃的话要一整只活鸡?咱们俩人吃不完,浪费,还是吃别的吧。”

我听葛英杰他们说过,烧鸡公最好是五六个人一起吃,点一只鸡,然后再加点菜,吃的刚好。

“那你说吃啥?”他笑眯眯的问我。

“简单一点的。”我很想直白的说,“省钱的就行!”

“啊,听你说你朋友开个饭店,不然去那边吃?”

“不,不去!”我反应有点强烈,我还没想好带他去露面。

“怎么了?我这么见不起人?”好家伙,居然猜到了。

“我怕去吃饭了,人家不要钱,我尴尬;给钱的话,人家尴尬。推推搡搡的,不好看。”我当然不会承认不带他露面的理由。

“就找个小店,人少点的,肃静。”我提个建议。

“好吧,那我就在附近随便找个店,其实我也不太知道,我一般都是食堂吃饭,或者在家附近买饭。我家开火的时候不多,大家都忙。”他温言解释。

然后我俩真的找了个门面不大的饭店,看着还算干净,当然跟齐秦坤和四海那个新装修的店肯定没法比,但是比药厂附近那个炒饼店干净多了,人也不多。

“你有忌口吗?”他点菜之前问我。

“没有,不过我不吃白瓜、倭瓜。”我忽然想起来,提醒他。

“嗯,我也不爱吃,感觉面面的,吃嘴里不舒服。我还不吃茄子,觉得涩!”他给我说了他不吃的东西。

他点了一个宫保鸡丁、一个拌黄瓜、一个木须肉;然后我们俩找了个窗边的位置,坐了下来,开始细数不吃的东西。

“我不吃胡萝卜,倭瓜、白瓜,别的好像没啥不吃的。”从我开始。

“我不吃茄子,青椒,香菜,茴香,不吃萝卜和红薯做的咸菜。”这家伙,比我挑食。

我俩相视而笑。

“你工作怎么样?”他问我。

“还行吧,或者说就那样。”我有点敷衍,因为很多东西没法细说。

“你当时怎么没想报教育专业呢?”他有点奇怪。

“是呢,我也想知道,好像当时就没想。”

我回想当年,开始大堂哥和某人都说帮我报志愿的,可惜的是都放了我鸽子,我就随便报了,现在想想,当老师也不错吧,应该;不过这辈子是体会不到了。4我陷入回忆,想着那三年的高中生活,最后那半年的时候,我是缺心眼的,没啥压力,或者没想过考不上如何。

也许是那一次我发自内心问某人,“我考不上怎么办?”

那人没回答我......

我考上了,然后给那人写信,那人说,“不要管别人的事情!”

然后就没了然后了。

“怎么了?想什么呢?”我看到眼前,菜都上来了,热腾腾的。

“我在想当年报志愿的时候,咋就没想考老师呢?”我顺着他的话继续。

“快吃吧,闻着味道很香。”他递给我一双筷子,把两个炒菜往我跟前推了推,给我一碗米饭。

哇,米饭不少,我没虚假的跟他说我吃不完,只是说一句,“你也吃吧。”

“你别认生吃不饱啊!”他还提醒我。

“我好像不太会认生,不过拘谨还是有一点的,但是你说完了,我就不拘谨了。”我们俩开始吃,其实俩人都是拘谨的,吃的不快,偶尔聊两句这菜炒的如何。

“我不会做饭,更不会炒菜。”我忽然想起来的,还没说家里的情况,等回去的路上说吧。

“很正常啊,一直上学,然后就开始工作,哪里有机会学呢?”不知道他的话有多少水分。

“我们之前放假了,都是帮大人在地里干活,不过我干农活也不是很擅长,我姐特别厉害,干啥都特别唰利。我在家洗衣服,也洗的不还好,老把手臂这块搓坏了。”我伸出手腕,给他看搓坏的位置。

“哦,那多疼啊?咋不用搓板?”

“我不会用搓板,用的话容易把手指头搓里面!”他看着我笑了,我也不好意思低下头,想想自己,除了当年学习好点之外,没啥优点;属于搁哪都不行的人,也不怪老妈各种看不上我呢!

“都一样啊,我洗衣服,就是泡一泡,然后揉两下,投吧投吧就晾上了。不过好在现在有洗衣机了,解放劳动力了!”他偶尔给我夹一下菜,然后看我笑一笑。

“你自己也吃啊,干嘛看着我吃?”我是女生中,饭量算不错的人,所以干活才有劲?

我也给他夹一点菜,然后我们俩继续吃着。

“对了,你快开学了吧?”我仿佛才记起来他们是有暑假的。

“对,快了,事实是我们老师暑假也会值班。”他又拿了两瓶汽水,然后打开盖子,每人面前放一瓶。

“你是跟着升高二还是留在高一继续?”

我好像记得当初教我们物理的杨老师就是教过初三毕业班然后直接调到高二教我们的,那家伙如今已经是教导主任了,用火箭速度来形容他的提升一点不为过,这也是高老师离开二中的原因之一吧。

高老师说当初学历比杨老师硬的人,或者工作年限比他长的人,都没他升的快,虽然很多人议论纷纷,但是“权利才是硬道理”,不得不承认,朝里有人好做官啊。

“我跟着升高二,这次我会跟到他们高三毕业,到时候再看是从高一开始还是一直盯高三。”他喝着汽水,看着我说话。

“嗯,哪个更好一点?”我有点不太明白。

“我个人觉得老师从高一跟到高三,老师可以有两年缓冲期,压力是缓慢提高的;另外老师跟同学熟悉,相对也省力,不过经验丰富、对教学有独特做法的人适合一直盯高三,这样对学生和学校都有利;不过太累了,压力大,现在社会、家里、学校都越来越重视高考,因此对学生的期待也提高了不少,那么我们做老师的就会相应的增加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