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其他类型 > 盗墓:下九流 > 第106章 尊严的底线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当他们登上平台时,天已破晓。

陈教授得知沉船葬被发现的消息,兴奋得难以自制。

\"真是太好了,那块石头也被平安交接到位了,现在我们可以安心进入那个墓葬了!\"

胖子随意拉了个队员问了几句,得知考古队并没有参与到石头的交接过程中。

吴邪听完之后,心中不由得一紧。

他意识到张天师之前的推测没错,确实有人在背后捣鬼。

\"如果我们带走了那块石头,会不会引起什么麻烦啊?\"

张天师挥挥手,安慰道:\"不用担心,那人估计正希望石头落在我们手上呢。\"

\"既如此,我们也不能辜负人家的好意。带着这块石头进入汪藏海的沉船葬,赢面肯定在我们这边。就算已经有人先进去了,也不是什么大事。\"

胖子听了这话,立刻得意洋洋地笑了起来,嬉皮笑脸地说:\"那张天师,你把石头给我吧!我带着这石头下海,不管是鲨鱼还是蛤蟆精,都不是我的对手!\"

胖子也就是随口一提,哪知张天师毫不犹豫地把手伸进口袋,真的将石头抛给了他。

吴邪看着胖子高兴得嘴角都要裂到耳朵后面,忍不住提醒道:\"你可要小心点儿,别迷信那个不输石,毕竟这玩意儿只是个外力辅助。光靠它是不行的,万一出了什么事,你还不知道是怎么栽的呢。\"

胖子连连点头,满不在乎地回应:\"得了,沈万三、朱元璋他们都用过的东西,还能有什么问题?你就瞧好吧,胖爷我要在海里大展身手啦!\"

探险小队跳入水中不久,便看到了张天师所说的海底的巨大阴影——那是四十多块大小一致的巨大石碇,上面的雕刻已经模糊不清。

但从形状上看,明显属于古代船只的一部分。更令他们惊讶的是,一艘船需要用四十只锚来固定,那么这艘沉船得多大啊?简直比他们之前看到过的明代大宝船还要庞大!

有了这一重大发现,就可以确信附近存在着一艘巨大的沉船。尽管夏国考古学界尚未发掘出完整的沉船葬,

但他们凭借常识也能推断,要在海底建造这样一座墓葬,绝非一般财力所能及。使用这么大的船只作为墓葬,才符合墓主人的身份。

几人在向外界报告了这一消息后,由胖子去调查石头交接的事宜。陈教授在得知有所进展后,便不再等待,开始组织众人准备潜水装备,准备再次下水。

当天下午,张天师上台讲述时,考古队已经第二次潜入海底。他们拍摄的照片也迅速在网上流传开来,众多网友看到这么多石碇后都深感震撼,并揣测汪藏海是否曾将自己的大宝船沉入海中?

然而汪藏海生活的年代是在明朝初期,那时大明似乎还未建造过如此规模的船只。直至明成祖朱棣时期,大明才开始打造大型楼船。

对于沉船葬的形式,夏国考古学界还是一片空白,许多谜团尚无人解答。此刻,随着张临的出现,一些人想起了他的\"古墓百科\"之称,便想借机考考他对沉船葬的了解。

石头交接的话题讨论完毕后,马上就有听众迫不及待地发问:\"张老师,您对沉船葬了解多少呀?\"

\"对啊张老师,目前我们考古学界还没发现过沉船葬呢,您给我们普及一下相关知识怎么样?\"

\"是啊,这墓葬究竟是怎么修建的,跟船有什么关系,我们都想象不出来啊。\"

\"我更是想不明白,大海里怎么能建起墓葬呢?\"

听众们争先恐后地提出疑问,就连平日里雷打不动前来听讲座的刘教授也饶有兴趣地注视着张临。显然,考古研究院关于沉船葬的资料非常匮乏,连这位专家也无法回答观众提出的许多问题。

张临以前开讲时,也有类似的互动环节,作为开场前的暖场活动,增进与听众之间的交流。通常来说,听众提问的问题,张临总能找到答案。因此,许多人向他提问时,都紧紧盯着他,并未觉得这些问题有多么困难。

即便连国家级考古院都对沉船葬了解甚少,人们却并不认为张临解答不出这些问题是个惊奇的事情。反倒是如果有一天,观众问出的问题让张临无法解答,那才算是爆炸性新闻呢!

张临见此情形,也明白大家还沉浸在刚刚的话题中,尚未完全进入听讲状态。于是他在整理桌椅的同时,继续与听众互动。

\"其实啊,沉船葬这种东西是非常罕见的!\"

\"沉船葬因其特殊的地理环境,防盗效果非常好。\"

\"但是不是所有人都能用得起沉船葬的,首先建造难度很大,其次成本非常高昂!\"

\"船太小,算不上墓葬,也很难保证密封性。\"

\"而船过大,基本上会耗尽一个家族好几代人的积蓄。\"

\"从古至今,大型船只这类东西的价格都是非常昂贵的。\"

\"据我所知,使用沉船葬的似乎只有沈万三的儿子!\"

\"沈万三各位都听说过吧?明朝初期的全国首富,传说他曾单凭一人之力捐献资金建造了金陵城!\"

听众们听了这番话,纷纷点头表示赞同。沈万三的名字,在民间故事中可是赫赫有名。他捐赠资金建造金陵城的事迹,更是世人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

也有人说正是因为他这一高调之举,引发了朱元璋对其的杀意。自古以来,皇权至高无上,一个商人竟敢夸口自己能资助一座都城的建设,这无疑触动了皇家尊严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