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只听那差役对着县令破口大骂道:“你这大逆不道之徒,竟敢私自藏匿前朝皇印,如今已是穷途末路,却还妄图牵连他人,简直是执迷不悟、罪大恶极!

若非需将你押送至朝廷交由圣上裁断,以我这与反贼深恶痛势不两立的暴脾气,定然手起刀落,让你这头肥猪血溅当场,以此报答圣上隆恩。”。

说罢,那差役更是怒不可遏,抡起手中皮鞭,狠狠地朝着史县令抽打过去。

每一鞭都力道十足,打得那县令皮开肉绽、惨不忍睹。史县令被打得叫苦不迭,再也不敢口出狂言,只能像一头受伤的野猪般哀嚎不止,泪眼朦胧地望着官军。

那位林将军听到衙役的喝骂,吓得浑身一激灵,从马上跳下来,快步冲到史县令面前。

他用力地推开那个衙役,伸手扯下史县令脖子上悬挂着的金印。他紧紧握着金印,仔细端详了许久,脸色变得愈发铁青。

突然间,他情绪失控般地抡起金印,狠狠地砸向史县令的脑袋。

这一击瞬间让史县令的头部鲜血直流,史县令发出一声惨绝人寰的尖叫,随即再次昏厥过去。

在昏迷前的最后一刻,他心中仍在疑惑不解:林将军平日里和我关系不错啊,没少收我的好处,为何今日要打我呢?

游击将军似乎仍然觉得不解气,只见他瞪大双眼,腮帮子鼓得好似青蛙一般,满脸怒气地再次挥起拳头,对着史县令那张胖乎乎的脸颊又是狠狠两拳砸下!

顿时,史县令的鼻梁骨被打得塌陷进去,鲜血从鼻孔中喷涌而出。

接着,游击将军伸出手指,怒不可遏地指向史县令,破口大骂道:“该死的反贼!竟然还有胆量跟老子攀关系?

我林某人一向对反贼恨之入骨,怎么可能认识你这种货色?

你分明就是想诬陷老子,妄图让老子也背上反叛朝廷的罪名!

哼!兄弟们听令,立刻包围这个王八窝,绝不能放走一人!

把这个死胖子塞进囚车,用最重的镣铐锁住他!

再派一百个兄弟严密看守这个反贼,决不能让他的同党有机会救走他。

老子这就亲自去抚台大人那里禀报,我们在东阿成功破获了一起谋逆大案!”

话音刚落,林将军猛地转身,敏捷地跃上战马,动作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他只带着两名亲信士兵,如一阵疾风般疾驰而去,转眼间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留下一众援军茫然失措地面面相觑,他们完全摸不着头脑,不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变故。无奈之下,众人只能按照游击将军的命令,将那史县令关押起来。。

因为发现了前朝金印,东阿民变的性质已经完全改变。

官府对此事件进行了重新定性,认定它是东阿百姓的正义之举。

私藏金印的史县令被判处极刑——腰斩并弃尸于闹市示众。

而远在福建的史家也遭受了池鱼之殃,命运悲惨至极,不仅全家被抄没家产,还因查出其他违禁物品,整个家族被迫发配到宁古塔去吃苦受罪。

据传闻,最初史家本应诛灭九族。然而,考虑到靖南王耿精忠的情面,最终判决改为全族流放。

然而,耿精忠本人也受到了惊吓,迫不得已向朝廷呈交了自罪书。

尽管东阿民变在山东和福建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但在全国范围内,知晓此事的人并不多。

表面上看,这似乎只是一起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实际上,东阿民变对全国的局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史县令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角色而已,他的生死对整个局势并没有太大的影响。

然而,他背后的史家,在福建可是历经两朝,有着百年历史的大家族。

他们在当地的势力简直根深蒂固、盘根错节呀,特别是他们还垄断了沿海地区的私盐生意。

而耿精忠之所以会特意与史家拉近关系,正是看中了这一点。

可谁能想到,如今史家竟然被彻底铲除了,这一下,耿精忠多年来精心策划的阴谋瞬间化为泡影。

他也只能放慢自己谋反的步伐,并向朝廷表示臣服,这简直是送给朝廷天大的厚礼。

东阿百姓也得到了莫大的好处,不但除掉了“屎一身”,而且无人受到惩罚,甚至朝廷还给东阿赐下“义勇之乡”的牌匾。

从此之后,但凡有县官横行不法,东阿百姓就会请出“义勇之乡”的御赐牌匾,将贪官赶出东阿。

因此,来这里做官的人无不是战战兢兢,不敢在这里横征暴敛,肆意胡来,东阿竟因此成为山东有名的富饶之乡。

而这件事的始作俑者,赵凡天被东阿百姓奉为神明,甚至为他修建了一座宏伟壮观的生祠,以示敬仰和感恩之情。

这座生祠由当地德高望重的老学究亲自执笔,题写了“大力祠”三个大字,熠熠生辉。

自那时起,大力祠成为了东阿地区的一大圣地,香火鼎盛不衰。

那块“义勇之乡”御赐牌匾,则被恭恭敬敬地放置在祠堂内妥善保管。

每年的初一至十五,大力祠门前都会举行盛大的集市活动,社火表演、精彩戏曲等节目轮番登场,热闹非凡。

人们通过这样的方式,纪念那段历史,百年来从未间断。

然而,与民间热烈反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朝廷对于赵凡天却采取了选择性遗忘的态度。

似乎这位曾经拯救东阿于危难之中的英雄人物,似乎从未存在过一般。

在官府发布的通告中,竟然对他只字未提,仿佛一切都未曾发生过。

只是在山东的评书和快板中又多了新故事,“一吊侠义释顾秀才,大力勇除东阿虎。”,成为茶馆酒楼的必点曲目。

现如今,在山东境内,要是哪个说书先生不会讲两段一吊侠,真的没法在茶楼这种高端场所混口饭吃了。

甚至连吕剧也来凑热闹,竟然还有人专门编写了一部名为《杀虎记》的新戏,讲的就是这段故事。

这部新戏在山东迅速走红,并成为备受欢迎的热门剧目,特别是在乡村间更是备受喜爱。

然而有趣的是,那位神秘的“一吊侠”在这出戏里成了配角,真正的主角却是那位痴情的顾秀才以及命运多舛的颜如玉。

毕竟相较于充满传奇色彩的大侠形象而言,平民化、接地气的才子佳人,显然更符合普通民众的口味,也更容易引起大家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