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好像是哦!胤禛一时被绕了进去,细细琢磨一番之后才回过神来。

“不对,险些被你绕了进去,要是老十四都能上的话,老七不也能上阵?他的本领不比老十四要强得多?再有八旗都统到底还算有些能耐,何时轮到一个毛头小子上阵了?”

就算再向着自己个的同胞兄弟,那也不能昧着良心说话吧?

弘晖却是淡淡一笑:“七叔的性子较为谨慎,若是换了他来也可,只是要想调动几路大军,还得找一个分量更重的人物才可!带兵打仗,本领重要,保障好后勤更重要,七叔到底人脉浅了些。”世人捧高踩低,不外如是!

胤禛想想也是,七弟母族不显,自身又有跛疾,唯有一个妻族还算显贵,但七弟和七弟妹那笔烂账……

总而言之,七弟的人脉确实浅了些,而老十四就不同了,贵妃幼子出身,又有一个被封了和硕亲王的同胞兄长,妻族势力也不弱,要是让他领兵出征,不,就算只当个摆设,也没人敢给他下绊子。

但老十四能行吗?皇阿玛肯定不会同意的吧?

“还是算了,老十四终归太年轻了,就算内举不避亲,这回轮也轮不到他。”

啧!阿玛,您怎么比皇玛法还要迂腐?他老人家都能打定主意任用十四叔为抚远大将军、统管出兵西藏之事,您却犹犹豫豫,对自己的同胞兄弟信任尔尔,您这是多余谨慎!

弘晖灵光一闪,一道念头从脑海里划过,不知不觉的就说出了口,“阿玛所言正是,是儿子欠考虑了。不过儿子倒有一个想法,不如一并举荐了七叔和十四叔,一个统管各军,一个从旁协助,两重保险之下,更能避免西北战场的后顾之忧。”

“你这主意听着虽好,但皇阿玛十有八九不会同意,军政大事并非儿戏,也不是你我能插手的。”就怕到时碰了一鼻子灰!

弘晖仍不死心:“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不尝试一番如何知道能不能成功?况皇玛法本就有意问询您和众叔伯的意见,便是不举荐七叔和十四叔,也得举荐旁人,只是,您有其他合适的人选吗?”

这话倒是将胤禛问住了。

他从头将各旗都统捋了一遍,一时点头,一时摇头,良久之后都没说出个子丑寅卯来。

“这事先搁着,回头再议。”迟迟下不了决心,胤禛最终选了缓兵之计。

见状,弘晖只能重重叹了一口气:“哎!要是大伯没犯浑就好了,七叔和十四叔跟他相比只怕远远不如,皇玛法教养出来的叔伯没有一个不成才的!”

“你倒知道的挺多,莫不是皇阿玛跟你说的?是了,听说皇阿玛在你跟前透露了不少往事,大哥的事想必就是如此吧。”

他也不用长子回应,自顾自说了下去,“想当年,大哥是名副其实的皇长子,二哥也是名副其实的皇太子,他们能一争长短正是自身本事强大的缘故,我等兄弟几乎没有能赶上他们的。只是世事弄人……罢了,别说他们了,再有三个月就是婚期,你还操这么多心思作甚?”

弘晖讪讪一笑,几句话糊弄着敷衍了过去。

长子难得露出窘态,胤禛没有计较,而是心不在焉的继续翻阅起邸报来——长子的话到底入了心!

于是,回头他就在戴铎面前说了这回事,结果却叫他出乎意料。

“王爷,这事可行,利大于弊,更有提携兄弟之美誉。要是只举荐十四贝子一人,那倒不如不举荐,带上淳郡王一起却是点睛之笔,归根结底,您与淳郡王一向没什么交情!”

“但这是军政大事,本王岂可插手?……”

戴铎不住摇头:“王爷此言差矣,您又没有提拔自己人上位,便是十四贝子与您是同胞兄弟,也抵不住他也有继承皇位的可能,在旁人眼里,您与他远远没到亲密无间的地步。”

说是这么说,其实他完全不怕养虎为患,只因就十四贝子那性子,那头脑,一看就是武将的苗子,万岁爷眼睛瞎了才会将其立为新君!

“本王再想想……”

“万岁爷是一国之君,但也是一个父亲,所以您就放心举荐吧,万岁爷只有更满意的!”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栗姬与废太子刘荣因不肯善待兄弟丢了到手的太子之位,万岁爷本心肯定想选个善待兄弟的新君来。

胤禛听懂了戴铎的言外之意,心中的天平开始向着举荐倾斜了过去,而后又不放心的与胤祥商量了一回。

胤祥更是大加赞同:“可以,四哥,就这么办吧,趁热打铁,赶紧上折子举荐,免得时间久了人都已经定了下来!至于皇阿玛会不会同意?且随他去,反正四哥你已经尽了力。不过这样的话,十四弟那里就别跟他提前说了,免得事有不成再叫他大失所望!”

眼见最亲近的几个人都有志一同同意举荐的事,胤禛咬一咬牙,转头就拟了一封奏折,派人快马加鞭送去了塞外。

至于康熙到底有没有同意?只看八月中旬十四贝子胤禵被一道口谕叫去了塞外就知道。

而后,塞外的消息源源不断传到京中,一会听说淳郡王和十四贝子在行围时大展身手,得了满堂喝彩,一会又听说朝堂上为争统领之位大打出手,一会还听说万岁爷将淳郡王指去了兵部,跟十四贝子做了同僚。

待到闰八月底,万岁爷成日里将淳郡王和十四贝子二人带在身边,还指派了几位老将领教导他们战场上的各种事项,就差明着下旨确定正副手了。

事已至此,谁还看不出来万岁爷的心意?

关于统领之位的争夺顿时偃旗息鼓,随行出征的各旗兵丁也陆续确定下来,先是正黄旗,再是正白旗,最后确定下来的正是正蓝旗。

三旗都统皆要带兵出征,这一走不知到猴年马月才得回返,为了三旗内部的稳定,康熙决定将自己的儿子指派入各旗分理满蒙汉三旗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