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其他类型 > 娇娇庶女好孕连连一路晋升 > 第666章 报!八百里加急!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翌日

金銮殿上

李元珩高坐于龙椅之上,正与殿内的诸位大臣,在商讨国事。

就在这时,一名形容狼狈,风尘仆仆,身上的盔甲上,还犹自残留着血污的兵士打扮的青年,却是不顾殿外守门内侍的阻拦,如同一只离弦的箭一般,快步冲入金銮殿中:

“报!八百里加急!

康宁长公主挥师边城,突遭埋伏,大败。

兵士四散逃亡,康宁长公主李玉华与先锋官邱华,皆不知所踪。”

那兵士一边叩首道。

一边,从他的背上行囊中,取出了一封染着污渍与血渍的奏折,双手呈上。

闻言,殿内众人皆惊。

高坐于龙椅上的李元珩的脸色,也是霎时间变得不好起来。

他冲着侍立在一旁的方进忠,挥了挥手。

方进忠会意,亲自下得御阶,来到那报信的兵士面前,双手接过了他呈上来的那封奏折。

复又折返回去,将奏折双手呈到了李元珩面前。

李元珩接过奏折来,细细一瞧,脸色肉眼可见的一凝,眉头瞬间皱得可以夹死苍蝇,重重一拳击在龙椅的盘龙镂金扶手上:

“可恶!突厥竖子,他们怎敢?”

见得陛下发怒,殿内满朝文武大臣,俱都一个瑟缩,讷讷的垂下头去。

一些大臣心中,则俱都是在暗自计较:

瞧陛下这副样儿,只怕,适才那兵士所言,都是真的。

康宁长公主真的是大败了,并且,她与麾下先锋官邱华,此刻下落不明。

说是下落不明,已经算是委婉的了。

战场上大败,又下落不明,只有一种可能——

那便是已经身死。

且死无葬身之地。

人已死了,尸首还没有被人发现。

不可谓不凄惨。

那邱华也就罢了。

想康宁长公主戎马半生,为大胤立下赫赫战功,谁曾想,临了临了,却也落得这般一个战败身死,死无葬身之地的结局。

又再一想,更是细思极恐——

要知道,康宁长公主李玉华,在大胤,可是战神般的存在,从来都是所向睥睨,无往而不利,平生从未尝过败绩。

然而,这样的女战神,竟然才刚开拔去往边境,迎战突厥,便被突厥大败。

这……这……

突厥是有多骁勇、多厉害啊!

这样的突厥,那……他们大胤,还能够打得过么?

思及此,这些大臣不由心下惶惶。

而自觉深藏功与名的王定邦,此时的心情却是无比愉悦。

垂下头去的他,于自觉无人察觉的角度,还忍不住唇角微勾:

看来突厥人没有骗他。

之前收到的那封密信上所言,全是真的。

康宁长公主李玉华应是真的已经大败身死了。

没有李玉华那个女罗刹,这大胤的江山,于他来说,还不如探囊取物,唾手可得?

真真是天助他也!

哈哈。

端坐于龙椅上的李元珩,面沉如水,将殿内众人的神态反应,俱都瞧在眼中。

眼中飞速掠过一抹讥嘲,与一抹肃杀的冷意,李元珩这才沉着一张脸,冷声开口道:

“传令边境众将士,尽力找寻长公主与邱华。”

顿了顿,高坐于龙椅上的帝王,深吸了一口气,又道:

“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这句话,在在场的众位大臣看来,便是陛下也知晓,康宁长公主李玉华与先锋官邱华,八成已是凶多吉少了。

闻言,除了王定邦这个丞相,依旧垂着头,一副耳观鼻、鼻观心的模样,也不知他究竟是在想些什么,其他一众大臣,俱都是有些心有戚戚焉。

邱华原为御林军统领,负责拱卫皇宫,也算得上陛下的心腹了。

他日,必定大有可为。

偏偏,这人却主动请缨入康宁长公主的麾下,为先锋官,前往边境抵御突厥。

以致年纪轻轻的,就……

唉。

至于康宁长公主李玉华,便更不用说了。

大胤女战神。

不客气的说,她便是军中兵士、将领们的信仰、以及顶梁柱一般的存在。

如今,战星陨落。

大胤军队的士气,必将大挫。

又有何人能临危受命,担起统领大胤军队,抵御突厥的重担呢?

而就在众大臣暗自唏嘘与思忖间,高坐于龙椅上的帝王,又沉着脸,再次开口了:

“众卿,如今边境战事危急,尔等可有人愿前往边境抵御突厥、平定乱局?”

皇帝陛下此言一出,殿内一众文武大臣,皆是一默。

尤其是那些功勋世家,仗着祖上军功,在军中担任要职、实缺的诸位武官们,俱都垂下头去,只将一颗头颅,埋得不要太低。

一副生怕被昭文帝看到,点名叫他们去出征的模样。

若是此番突厥大败,战事已定,他们自都乐得去捡个漏。

此等美差,不待昭文帝多言,他们也都是抢着去接。

只是……

眼下,这明显就是个烂摊子,他们哪里敢往上头去凑?

当他们傻缺么?

啧。

一时间,偌大的金銮殿内,静默一片,竟是无一人出列、发声。

殿中诡异的沉默了一瞬,忽的站在一众武将中的荣威将军刘劲松,却是忽的闪身出列,手持笏板,向着高坐于龙椅上的昭文帝躬身一揖:

“臣启陛下,臣荣威将军刘劲松,愿领兵前往边境,率兵平定突厥之乱!”

眼见得刘劲松主动请缨,其余一众不敢冒头的武官们,不由暗自长吁了一口气:

还好!还好!

总算是有那做出头鸟的棒槌,跳出来了。

末了,他们又难免有些心情复杂:

这刘劲松会跳出来,主动请缨,其实并不意外。

毕竟,他乃陛下心腹,本出身草根,乃是陛下一手提拔。

若是没有陛下栽培,他到现在,指不定还是个大头兵。

只是……

“陛下,不若,咱们便议和吧。”

有文官想了想,还是径直出列,朗声提议道。

闻言,高坐于龙椅上的李元珩,则是一挑眉:

“议和?”

他只是状似询问的开口,并不辨喜怒。

见状,那提议议和的文官不由一笑,只觉得有门儿,遂又手持笏板,向着龙椅上的帝王一拱手:

“没错!就是议和。

如今的情势,对我大胤实在不利。

老臣以为,咱们大胤不如早些与突厥议和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