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历史军事 > 幽默化三国演义 > 第221章 后主投降.其子自刎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21章 后主投降.其子自刎

邓艾对师纂和邓忠说:“咱们这局棋,就差最后一步了。你们俩要是再不赢,我可要砍下你们的脑袋当球踢了!”

师、邓二人带着一万人又去挑战。

诸葛尚一个人就像打了鸡血一样,把他们俩给打跑了。

诸葛瞻指挥部队冲进魏军阵地,左冲右突,杀了个七进七出。魏军大败,死伤无数。

师纂、邓忠受伤逃跑。

诸葛瞻带着部队追了二十多里才扎营休息。

师纂、邓忠回去见邓艾。

艾看到他们俩都受伤了,就没责怪他们,而是和大家商量说:

“蜀国有诸葛瞻这个小子,两次打败了我们上万人马,现在要是不快点搞定他,以后可就麻烦了。”

监军丘本说:“为什么不写封信引诱他呢?”

艾觉得有道理,就写了封信派人送到蜀国军营。

守门的将领把信带到帐篷里,呈给诸葛瞻看。

诸葛瞻打开信封一看,书曰:

嘿,诸葛思远将军,你好吗?我是邓艾。你知道吗,我听说你是近代最厉害的将军,就像你的父亲一样。他曾经用一句话就统一了三国,还把荆、益都给扫平了,真是个了不起的人啊!

后来他还六次出山,虽然没成功,但那是因为命运不在他那边。现在蜀国已经快完了,你怎么还不投降呢?如果你投降了,我可以给你一个琅邪王的称号,绝无虚言,并让你的祖宗们都光彩照人!考虑一下吧。

诸葛瞻看到信后,气得七窍生烟,把信撕得粉碎,大吼一声:

“来人啊,给我把这个送信的砍了!”

然后让手下拿着脑袋去给邓艾看。

邓艾一看,火冒三丈,就要出去打架。

丘本赶紧劝他:“别冲动,咱们得用点计谋。”

邓艾一听有道理,就派了两个太守去埋伏,自己带兵冲上去。

诸葛瞻正想挑战呢,听说邓艾来了,更是气不打一处来,直接带兵冲了过去。

结果被伏兵一夹击,蜀军大败,逃回了绵竹。

邓艾下令围城,魏军像铁桶一样把绵竹围得水泄不通。

诸葛瞻在城里,看到形势不妙,就派彭和带着信冲出去,去东吴求援。

彭和到了东吴,见到孙休,递上了求救信。

孙休看完信,对大臣们说:“既然蜀国这么急,我们怎么能袖手旁观呢?”

他立刻让老将丁奉带队,丁封、孙异当副手,带上五万大军,去救蜀国。

丁奉接过命令,让丁封、孙异带两万兵去沔中,自己带三万兵去寿春,分三路支援。

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看到救兵迟迟不来,就对大家说:

“一直守在这儿不是个事啊!”

于是,他留下儿子和张尚书守城,自己穿上战袍,骑上马,带着军队大开城门冲了出去。邓艾一看这架势,赶紧撤兵。

诸葛瞻追得正欢,突然“砰”的一声炮响,四周都是敌人,把他困在了中间。他左冲右突,杀了好几百个敌人。

邓艾下令放箭,蜀军四散逃跑。

诸葛瞻中箭落马,大喊一声:“我尽力了!我要用一死来报答国家!”

说完就拔剑自刎了。

他儿子在城上看到此景,气得火冒三丈,也骑上马冲了出去。

张尚书劝他别冲动,他却说:“我们一家人都受国家大恩,现在我父亲都死了,我活着还有什么用啊!”

说完就骑马冲出去,最后也死在战场上。

这正是:

忠诚不是缺心眼,天意定要绝炎刘。

当年智者留好种,节操也能成传奇。

邓艾他决定将一对忠诚的父子合葬在一起,然后趁虚而入,攻打绵竹。

张遵、黄崇和李球这三位勇士,各自带领一队人马冲出来迎战。

蜀国的士兵虽然人数不多,但魏国的士兵却人多势众。

然而,这三位勇士最终还是战死沙场。邓艾因此成功占领了绵竹。

在慰问完士兵后,他决定继续前进,去攻占成都。

听说邓艾攻占了绵竹,诸葛瞻父子也英勇牺牲,后主在成都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他召集文武百官商量对策,结果发现城外的百姓已经哭成一片,纷纷带着老小逃命去了。

这时,有人提议说:“咱们兵少将寡,打不过魏军,不如早点放弃成都,逃到南中七郡去躲一躲。那里地势险峻,易守难攻,还可以借蛮兵之力卷土重来。”

光禄大夫谯周却反对说:

“不行啊,南蛮那些家伙可不是什么好鸟,平时就没给过咱们什么好处。现在投靠他们,岂不是自找麻烦?”

又有人提出投奔吴国的建议,

但谯周再次泼冷水:“别做梦了,自古以来就没有寄人篱下还能当皇帝的先例。我敢打赌,魏国迟早会把吴国吞掉,而吴国却奈何不了魏国。

如果我们现在向吴国称臣,将来吴国被灭了还得再向魏国低头,那可就是双重耻辱了。与其如此,不如直接投降魏国,说不定还能保住一席之地呢。”

后主听得头大如斗,只好回宫慢慢考虑去了。

次日,议会上一片混乱,谯周看形势不妙,再次上书劝谏。

后主正打算听从谯周的建议,准备投降,突然从屏风后面跳出一个人,大声斥责谯周:

“你这个贪生怕死的家伙,怎么能随意议论国家大事!自古以来哪有降天子的!”

后主一看,原来是他的第五个儿子北地王刘谌。

后主有七个儿子,其中只有刘谌从小就聪明过人,其他的儿子都懦弱善良。

后主对刘谌说:“现在大臣们都认为应该投降,你却只凭着血气之勇,难道想让全城的人都流血吗?”

刘谌回答:“以前先帝在的时候,谯周从来没有干涉过国政。现在他胡乱议论大事,实在是没有道理。我认为成都的军队还有数万,姜维的部队都在剑阁,

如果他们知道魏兵侵犯我们的国家,一定会来救援,我们可以内外夹击,取得胜利。怎么能听信这个胆小鬼的话,轻易放弃先帝的基业呢?”

后主斥责他:“你这个小孩子懂什么!”

刘谌哭着说:“如果真的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我们就应该父子君臣一起背水一战,和国家共存亡,去见先帝,为什么要投降呢!”

后主不听,刘谌却突然放声大哭,说:

“先帝辛苦打拼的江山,怎能轻易放弃?我宁愿选择死亡也不接受屈辱!”

后主让近臣把他推出宫门,然后命令谯周写投降信。

他们派了张绍和邓良带着玉玺去雒城求和。

这时,邓艾每天派铁骑来成都侦查,看到降旗后非常高兴。

不久,张绍等人到了,邓艾热情接待了他们。

三人在台阶下跪拜,呈上降书和玉玺。

邓艾打开降书一看,乐得合不拢嘴,接受了玉玺,并热情款待了张绍、谯周和邓良等人。

邓艾回信让他们带回成都安抚人心。三人告别邓艾后回到成都,向后主汇报情况。

后主打开回信一看,喜出望外,立刻派人去告诉姜维早点投降;

又派李虎把户籍资料送给邓艾:共有二十八万户、男女九十四万人、士兵十万两千人、官吏四万人、粮食四十多万石、金银各两千斤、锦缎彩绢各二十万匹。

其他东西还在仓库里没来得及统计。最后决定在十二月初一那天出城投降。

北境之王刘谌听闻消息后,怒火中烧,立刻拿起剑冲向皇宫。

他的妻子崔夫人疑惑地问:“大王今天的脸色怎么这么难看?”

刘谌愤慨地说:“敌军即将到来,父王已经决定投降,明天我们将失去尊严。我宁愿选择死亡,也不愿向敌人低头!”

崔夫人坚定地说:“你真是英勇!我也愿意与你同生共死。”

刘谌惊讶地问:“你为什么也要死?”

崔夫人回答:“你为国家而死,我为丈夫而死,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既然夫君已去,我又怎能独活?”

说完,她毅然撞柱而亡。

刘谌悲痛欲绝,先杀了三个孩子,然后割下妻子的头颅,带到祖庙前痛哭流涕:

“我无法忍受国家被他人夺走,所以先杀亲人以断绝牵挂,再以生命向祖先谢罪!愿祖先能明白我的心!”

他痛哭失声,泪水中夹杂着鲜血,最后自刎身亡。

得知这一消息的人们无不为之惋惜。

后来有人写诗曰:

君臣甘愿跪,唯独小子愁。

西川故事去,北地英雄来!

献身给烈祖,搔头哭天空。

人如凛冽在,谁说汉已没?

后主听说北地王自刎,便命人将其安葬。

次日,魏军大举压境,后主带领太子、诸王及群臣六十余人,双手被绑,坐在棺材车上,出北门十里投降。

邓艾上前扶起后主,亲自解开他的束缚,焚烧棺材车,并一同入城。

后来有人写诗曰:

魏军浩荡入川游,后主投降没自杀。

黄皓心里有小九九,姜维才子也徒愁。

忠义之士心如火,守节王孙泪满流。

昭烈辛苦建大业,一夜回到解放前。

成都的居民们,个个都拿着香花来迎接。

艾拜后主为骠骑将军,其他的文武百官,根据各自的职位高低被封官。

他们请后主回到皇宫,贴出公告安抚民众,交接仓库。

又派太常张峻、益州别驾张绍去招安各郡的军民。

还派人去劝说姜维投降。

同时,也有人被派往洛阳报捷。

艾听说黄皓是个奸诈的家伙,想杀了他。

但黄皓用金银财宝贿赂了艾身边的人,因此得以逃脱。

从此,汉朝灭亡了。

后人因汉之亡,有追思武侯诗曰:

鱼儿鸟儿还怕那文书,风云总是围着储胥。

上将挥笔如神,降王却逃得飞快。

管乐有才真是棒,关张命运不怎么样!

以后经过锦里祠庙,唱《梁父》还觉得遗憾呢!